「星金说」浅谈交易核算分离
日期:2018-12-27 来源:星耀蓝图 浏览次数:7877 我们的观点 > 星金说> 正文

                            「星金说」浅谈交易核算分离

                                                                          ——【豆子】


随着银行科技建设的进步, “实现交易核算分离体系”已成为多数银行在核心系统改造中主要的架构能力提升点。在此仅以个人以往经历谈谈银行交易核算分离体系。

业务动因透视

为什么要做交易核算分离?

交易核算分离本质上体现的是银行业务从“以服务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其基本业务转型在于:

(1)降低前台人员账务处理的要求,提升前台对客服务。以此推广,将银行业务人员从账务处理中解放,使之能更加关注业务。

(2)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避免因账务处理导致的业务失败、业务办理效率低(如秒杀场景支持)等问题。

由此可见,交易核算分离的动机在于:通过处理前端业务办理和后端账务的解耦将与前台客户服务无关的账务处理从业务办理过程中剥离,提升前台人员和系统层面的对客服务质量。

交易核算分离核心目标分析

交易核算分离核心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交易核算分离最主要是从架构层面上真正解决业务与会计核算分离。

案例一:某银行互联网金融系统分为业务办理子系统和账务子系统,业务办理子系统完成业务办理(例如,秒杀场景,完成客户账户下账、秒杀产品登记)后,将交易信息发送至账务子系统异步生成会计分录,并汇总账务至核心系统入账。

分析:从系统层面,狭义地理解只要某系统的业务办理环节和核算环节解耦,即可认为其在该系统层面实现了系统级的交易核算分离。

案例二:某银行建立了大总账系统,核心系统自带小总账,业务办理时核心系统办理完业务并通过小总账实时生成会计分录,随后异步发送至大总账进行入账处理。

分析:此种架构仅形式上类似交易核算分离架构,但从本质上讲并未实现。原因,业务办理过程仍然受账务处理(小总账生成会计分录)牵制,业务办理依旧可能因账务处理的失败而失败。

因此,系统表面的解耦并不代表真正实现了交易核算分离。判断其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在于判断其是否确实达到或实现了该架构设计的基本业务思想和目标。

咨询过程中业界谈及的交易核算分离的涵盖点

咨询过程中,如果只是从业务目标出发,理解交易核算分离的最基本核心点,可谓是狭义的理解,亦无法与客户产生共鸣。因为银行通常在建立核心架构的同时,也会同步优化周边架构,从而使整体效益最大化。故建立交易核算分离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同样道理,其目标不会仅限于某系统交易核算分离的实现。

因此在咨询和交流过程中,谈及交易核算分离,需注意通常涵盖到以下几点:

1、交易核算分离通常伴随全行级独立大总账建设一并进行。

2、全行统一会计引擎。不局限于单个系统,而是搭建全行级的交易核算分离基础体系。该体系的最终目标希望实现全行级的统一会计引擎。笔者发现很多城商行因厂商不改造、会计引擎会计处理专业度尚不如部分业务系统(如COMSTAR)、银行业务管理体系/系统改造难等原因难以实现最初目标,往往最终实现的分离结果可能出现:

(1)部分系统通过改造,纯业务信息(标准业务流水)接入统一会计引擎,由统一会计引擎生成会计分录,实现彻底的交易核算分离。

(2)部分系统自行保留会计模块,在业务办理后生成会计分录,通过会计分录接入大总账进行入账。

3、统一科目管理。该功能通常由大总账承载,在大总账配置完科目后,通过发布的模式同步至各所需科目的业务系统中,确保对全行科目的统一管控。

4、会计核算办法管理。建立一套按产品维度在统一会计引擎配置会计核算的规则,该套规则体现的是银行对不同产品不同业务场景的核算制度,实质上是银行各产品核算办法的体现。因此该配置规则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银行对产品级会计核算办理管理的合理性和运维的便捷性。

5、多维度总账、合并财务报表等。

以上,即为我本人对交易核算分离的一些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